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球经济深度交融背景下,港口与外贸紧密相连、相互赋能,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作为外贸货物的关键集散地,是国际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而蓬勃发展的外贸则为港口持续注入活力,驱动港口不断升级发展。
近期,港口作为观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不断传来好消息: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创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我国港口高效的运营效率、先进的基础设施、卓越的综合服务能力,更见证了我国强劲的外贸发展活力和韧性。
海关作为贸易政策的执行者、贸易安全的守护者、贸易便利的促进者,在支持港口建设发展以及推动外贸稳健前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畅外联,推动港口能级稳中有升。对于港口来说,持续提升的运能运力、接连开通的全新航线、不断刷新的装卸记录,为产业链供应链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是港口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的有力手段,为破解港口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要素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海关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必须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在实现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上持续发力,建立完善通关保障、风险防控、实验室检测等多领域协作机制,大力支持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贸易等新业态,助推港口从单一航运功能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产业港等多功能港口转变。
科技赋能,推动智慧港口稳中提质。近年来,全球各大港口大力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港口应主动融入数字建设的热潮中,持续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高运营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如山东日照港打造的智能管控系统,成为码头的“智慧大脑”,大幅提升了装卸效率。海关应积极引入智能审图、智能查验等前沿技术,实现对货物从进港到离港的全过程智能化监管,让合法合规的外贸货物快速通关,推动港口货物周转效率迈向新高度。
多措并举,推动外贸发展稳中向好。昼夜运转的港口吞吐不息、频繁分拨的集装箱船穿梭往来,这跃动的物流网络不仅刻录着我国外贸规模持续扩张的坚实轨迹,更折射出供应链体系向高效集约转型升级的深层脉动。据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港口建设与外贸经济的协同发展、同频共振需要海关持续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海关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如深入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助力优质企业在国际市场享受优先办理、减少监管频次、优化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港口发展需要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勇立潮头的行动、善谋善为的智慧,于全球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为我国外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